星期一, 9月 10, 2012

△ 追 求 靈 魂 的 現 代 人- 阿 沃 ARVO PÄRT ɪɪɪ. 潮 流 與 洪 鐘 In A World of Fashion & The Giant Bell Knelled


" Tintinnabulation, is an area I sometimes wander into when I am searching for answers- in my life, my music, my work. In my dark hours, I have the certain feeling that everything outside this one thing has no meaning. The complex and many-faceted only confuses me, and I must search for unity. What is it, this one thing, and how do I find my way to it? Traces of this perfect thing appear in many guises- and everything that is unimportant falls away.
Tintinnabulation is like this. Here, I'm alone with silence. I have discovered that it is enough when a single note is beautifully played. This one note, or a silent beat, or a moment of silence, comforts me. I work with very few elements- with one voice, with two voices. I build with the most primitive materials- with the triad, with one specific tonality. The three notes of a triad are like bells. And that is why I call it tintinnabulation.
"

-



潮 流 洪 鐘
In A World of Fashion and The Giant Bell Knelled


事音樂藝術的工作者 不只一二; 但是對於這般藝術家 由濡慕轉化而來的愛意; 與言談間 和理解上 對於他的形象投射的崇高敬意 在這一代作曲家裡 本籍愛沙尼亞的 Arvo Pärt 還在世時 幾乎都見著了

No living composer draws more meaning from key religious texts.. 」- Gramoph

過去幾天 在 Steven Chang 樂友 Facebook 見他貼上一張 包含有 Pärt 一首大提琴協奏曲 Pro et Contra (for and against, 1966) 和三首交響曲 瑞典 BIS發片的 CD封面 我才意識自己: Pärt閒置CD堆好久 而我這麼久一點想聽的動機 都沒有。

過去經常流連唱片行的時候 並沒刻意找他的錄音- 宗教音樂的多聲部合唱 我已立誓不再消費多一張, 而 Pärt書寫大量的宗教聲樂 要區分清楚: 哪些是多聲部 哪些是合唱團 又哪些配置管弦 實在不是資訊無礙當下 可以揣摩過去的窒礙

「就算在愛沙尼亞,阿沃的感覺也和我們一樣.. 他跟時代精神完全脱節,但卻是那麼的受歡迎,真是發人深省。他的音樂滿足人心深處的需要,跟潮流一些關係也沒有。」-Steve Reich. 1936-

Arvo Pärt (1935- ) 1984年由德國 E C M 廠牌 帶上世人面前; 這個時間也是 Pärt離開當時由蘇聯統治 不時打壓他作品的愛沙尼亞祖國 帶家人旅居西歐 取得奧籍 並於西柏林定居的時候。 ECM 1984年的 Tabula rasa 專輯 收錄三首作曲: Fratres( brothers 兄弟, 1977..) 這收錄小提琴和鋼琴 與12把大提琴的版本, Cantus In Memory Of Benjamin Britten( 悼布瑞頓頌歌, 1977) , Tabula rasa( clean slate 空白石版 , 1977)。 ECM除了這張專輯, 和近年的'第4號交響曲', 另一張純音樂專輯是 Alina, 但只收錄 Fur Alina ( 1976) 與 Spiegel im Spiegel( mirror in the mirror 鏡中鏡, 1978) 兩支作曲的不同版本。

除了 ECM, 另一家醉心錄製 Pärt作品的唱片公司: 法國的 harmonia mundi, 也由 Paul Hillier主導, 於 Pärt 70歲生日 推出選輯 A Tribute, 主要收錄 Berliner Messe( 柏林彌撒, 1990) 與其他作曲。 而ECM慶祝 Pärt 75大壽的出版 為 Tabula rasa專輯 和樂譜合收的特別版, 定價 33.9歐元。

名廠 D G 20/21系列 有張他的作品 收錄 Tabula rasa, Fratres( 小提琴和敲擊樂版本) 與 第3號交響曲( 1971) 。 Pärt 1968年的作曲: Credo ( 信經) 的錄音 在以法國鋼琴家 業餘致力野狼保育的 Hélène Grimaud為主角的個人專輯, 指揮為芬蘭音樂家 Esa-Pekka Salonen。 同國音樂家 Paavo Järvi, 帶領愛沙尼亞國家管弦樂團, 在 Virgin Classical也有錄音。


I could compare my music to white light which contains all colours. Only a prism can divide the colours and make them appear; this prism could be the spirit of the listener. 」- Pärt

到 Pärt, 都會說到他的音樂 分為兩個時期; 前期為受到諸如: Shostakovich, Prokofiev.. 等影響的新古典主義 和 Schoenberg的十二音列作曲, 這時一方面不受當權歡迎 二方面感覺創作瓶頸, Pärt在消失無聲裡靜修 思索的素材包括: 素歌 Gregorian chant, 文藝復興之前 發展出的 複音音樂文化, 心得寫入他過渡性的作品: 第3號交響曲( 1971)。 他於音樂的古樂領域潛心 之後的成果 提出 「鐘鳴作曲法」tintinnabuli( 單數, tintinnabulum 拉丁文, 鐘)- 像鐘聲一般; 這成為他後期的經典風格。

以下形容 Pärt作曲風格的這個名詞解釋 取材自網路:
像鐘聲般。這些音樂的特徵是簡單的和聲結構 很多沒有裝飾的單音 及基本的三音和弦— 令人聯想到鐘聲— 節奏簡單不變。
Pärt說: 我發現當一個音符透過演奏的方式, 完美的呈現出來時, 便已足夠。 這個音符, 或另一個休止符, 或是一小段的靜謐, 都令我著迷不已- 我使用很少的元素- 一個歌聲, 兩個歌聲- 以原始的方式堆疊- 三和音, 或者一個特殊的音調, 三和音聽起來像鐘聲, 所以我將此法稱為 tintinnabuli。 基本原則是將同時發聲的兩個音放在同一條線上, 將第一個聲音逐步移到中心音階, 先高再低, 其他聲音再依照和弦發聲。
而 Pärt用這方式創作的第一個公開作品是 1976年的 Für Alina。

此 神聖簡約主義 Holy minimalism 的作曲家 Arvo Pärt, 找到自己的聲音 音樂接著被多樣用在不同的配樂用途

在 1984年 ECM 專輯 Tabula rasa 內頁 寫到 Pärt曾問東正教的僧侶 " 藝術家如何讓自己更好- 如: 寫出更多的禱文" 僧侶回答幫不了他 說" 所有的禱文都已寫好 你不需要再寫什麼。 每件事都預備好了 你只需要準備好自己。" 替這內頁撰文的 Wolfgang Sander 另寫到: " What kind of music is this? Whoever wrote it must have left himself behind at one point to dig the piano notes out of the earth and gather the artificial harmonics of the violins from heaven. The tonality of this music has no mechanical purpose. It is there to transport us toward something that has never been heard before."

Pärt 最近的作曲: 第4號交響曲(2008) 由洛杉磯愛樂委託 曲名標題意外的 就寫: 洛杉磯。 這支曲子提獻蘇俄的入獄人犯 Mikhail Khodorkovsky, Pärt仍用作曲 表達對於蘇俄當局的不滿。 最該感謝的是在 YouTube廣佈藝術的用戶。 Pärt諸多時間長度不等 配置不同的純音樂作曲 憑買專輯 也很難全窺。 今日的 YouTube提供便捷的平台 放送對於音樂無盡的思慕。



-
Arvo Pärt - Sarah was ninety years old - 1977, '90

拉 說的是 亞伯拉罕的妻子, 90歲生子 Isaac, 亞伯拉罕 的妾 是莎拉的女僕 Hagar, 為亞伯拉罕生子 Ishmael, Ishmael長Issac 14歲; Hagar母子日後被莎拉進讒言趕走

Ishmael 被視為回教的遠祖, Isaac則是猶太教( furthermore, 基督教)遠祖, 而他們共同的遠祖 是亞伯拉罕 Abraham。

阿沃在這作曲表現神的應允試練著人 生命裡對待時間的耐心



J é r ô m e ʃ ɱ i t ɦ J u . ʃ ɱ i t ɦ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