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三, 1月 23, 2013

蝶 P a p i l i o n o i d æ





寫 蝶 Write on Butterfly


(22 jan.2013 有感: 我可以說我是台灣人 不是中國人嗎? 雖然我身上流著一半對岸來的血 而我全身的血 不過是前後時間不同從對岸來的; 而我也有喜歡的中華文化。 下面提到的'中國人'三個字, 專指對岸的人口, 中國人沒問題, 問題出在治權, 這讓太有錢成了笑話。 而我心目中, 沒什麼'體育強國'這種狗屁不通的東西- 今天 生產不出藝術家的國家, 就算每個人都被訓練成運動健兒, 也是屁。 當年希臘該明定: 不是尊奉民主的城邦代表, 請自動退場..

好一陣子之前的新聞了。 說有一家小而精的法國旅館開幕 業者宣稱: 不收中國人 導致抗議聲 背後金主還出面緩頰。 新聞帶到金主開的是法國精品店 賺的是中國人的錢 言稱很無奈 說: 他們就像買白菜一樣.. 這無奈透露的是不屑 只是這現象是時之所趨。 到今天, 我還是認為 寫大紅高梁..那位得諾貝爾, 就和諾貝爾把獎頒給歐盟和歐巴馬 一樣是自取其辱.. 我要說的是: 當今中國這塊土地, 請注意: 我寫了當今兩字, 當今中國這塊土地, 怎麼可能有’真正的’藝術家, 他只是噤語 識時務選邊站的藝術懦夫吧。 藝術家是有中國人, 但請放心 沒活在對岸, 是在海外流放還是貪享西方的優待, 藝術家都不在當今中國這塊地。 今天的新聞 提到 伊能靜 的遭遇, 我沒欣賞她, 但不得說: 她還算有救吧。 新聞提到: 她因為對自由言論的媒體發聲, 於是遭到當局封殺, 節目停擺。 她在微博留言: 若自此從螢光幕消失 記得我。 她是錢賺夠了才有份量說出這等話 但請中國人錢滿到灑出來的時候 腦子也行行好好嗎.. 當局根本當你是吃飽飽的白癡。 最後 是台灣的新聞 說的是 龍應台 訪電影資料館有感.. 馬英九顯然沒教她好: 人不該換了位置 就換了腦袋; 她真該告訴我 我要退她的書 該去那退錢還我一個公道.. 但這則新聞是可讀的。 新聞提到 當前台灣影史資料庫的窘迫 缺乏經費 人才被對岸的招手收買.. O K, 以下是這一段 要說的東西: 當前的大陸 有的是錢 但有問題 他的體制就是禍源。 在這樣的環境 人只是向錢看齊.. 沒錢的低頭幹 有錢的出國買白菜 而通通是可憐人- 如果他知道自己可憐的話。

我一直是睡美人 沒睜眼好好過; 但請放心 中國人都在睡 那是一張鐵的紗帳)


§ 藝 術 家 產 生 於 他 對 於 所 處 時 代 的 不 妥 協 態 度


( 這一篇 原本的發想 是寫: 蒙娜麗莎 活得比我們任何人都要久。 他是一幅畫 是藝術, 藝術他有自己的生命 而那叫做’人文的'永恆。 當藝術被創作出來 一方面 他是死了- 不能再改變; 另一方面 他卻有了自己的生命- 不管你怎麼看他 他就是他 他站在永恆睥睨人類渴望的眼 無關乎你怎麼解構 又怎麼解讀。 創作上 時常會碰到一種主題 是藝術家在反思他和作品之間的關係 甚至要到達消滅他的地步 以證明自己才是存在的。 蒙娜麗莎 是達文西畫的嗎? 達文西又是誰呢? 蒙娜麗莎 是達文西的嗎? 還是羅浮宮的? 還是價值連城的? 還是我的馬克杯印上去的? 答案都是 也都不是.. 蒙娜麗莎就是蒙娜麗莎; 今天你不看他, 他就沒有意義; 你要怎麼看他, 隨你高興; 但他永遠保持禮貌性的微笑, 因為他自己很清楚, 他是永恆

但我不想用辯證的方式 把這篇寫完。 想試學四兩撥千斤 把這篇完畢。 所以寫蝴蝶.. 蝴蝶 猴子 鸚鵡 這些美麗的生物 都是雙子。)



們都是蝴蝶 這兒採點蜜 那兒飲點露 就算糟釃 我們也是愛的。 我們都在網際網路翩翩 這裡說聲嗨 那兒畫道痕 舞盪在四海 然後不知那去.. 除非想起燕子跟他說過 快樂王子的故事。 這說的是網路生態 以下是舉例:

為什麼人會喜歡上水管聽音樂? 就算這音樂 就擺在百萬音響旁邊.. 原因很簡單 在上面 我們不會感到自己是孤寂的。 地球上70億人口 欠身在上頭的蹤跡 讓人驚呼: 哇! 你也聽 The Smiths。 來自四海留言的人 都像在為偶像獻花 環顧四方 參酌另一隻蝴蝶的蹤影 都這麼留了言在介面。

例如 幾天前寫在 好吵 那篇, John Cage 的影音, 按讚第二多的留言是: 仍然比 Justin Biber 要好。 這層的邏輯 一向是大宗的最愛。 例如 影音時常有人搞怪 放不知道什麼的鬼玩意 就會讀到: 好像 Justin Biber, 然後就開始有人拼命按讚。 這裡有個很經典的留言: 有一位年紀一定已經不小的聽音樂的人 像這種年紀的人都會做的事一樣 開始在抱怨時下的音樂不好 他說都被商業污染了; 還落落長寫好一段.. 經典的留言說了: 嗨! 老兄 這只是一首3分30秒的歌好嗎..

O K, 寫到這 今天可以結束了。 這篇的發想 是因為2012的某一天 我聽聞 Future of the Left 和美國電子傳媒 Pitchfork的樂評 打起筆仗。 這是威爾斯很吵的四人搖滾團 已離開 4AD(Thanks God!) 筆仗的用意 無非為了捍衛他們當年的新專輯 在這家傳媒得到 自覺'不公平對待' 用起逐字逐句辯白的方式筆戰。 這種關係的互動 吸引了我的注意, 理由從這篇說到現在 你應當不難瞭解: 理由是 這創作人真把自己的作品 像保護版權的眼光 在保衛創作逢人的解讀.. 這可有說清楚的時候?

就算孩子是你生的 人至多只能宣稱: 他在成年以前是我的.. 依法的思考只不過雙親維繫有連帶責任的這等關係。 藝術家在構思和運籌創作的時候 自然是經歷一番產痛 並看他成形長大; 當人把作品交出來 他就死了.. 或說 他成年了 要怎麼樣 都和自己沒關係。 以這點來說 今天你 Future of the Left 不四兩撥千斤 學習蝴蝶的態度 而計較人怎麼說這位已經成年的孩子; 顯然 你還當他是孩子, 他也真是徒有其表- 真的只是孩子。 從你的作為, 說到這張作品, 那真的是不成熟。

...我希望是換個人來寫這張專輯, ...顯然這位樂評人不聽話沒將聲音開到最大, ...這人嗑藥嗎? 或: 受教; 記得聽我們下張作品.. 這樣的像隻蝴蝶翩翩調頭, 如蒙娜麗莎保持禮貌性的微笑, 不是我們要的嗎..



§ 對 藝 術 最 大 的 汙 辱, 不 在 對 他 的 攻 訐, 而 在 於 無 視 他 的 存 在


木 蘭 花- 影音是我沒在聽的音樂 但不得不承認 畫面的角色 真是藝術家- 他的很認真用對地方。 下一篇 將明列 S m i t h , 2 o 1 2 年影音選單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