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 e n C h a s n yofSix Organs Of Admittance 每年出專輯; 另有加入的組團: Comets On Fire, 更吵, 繚繞的煙硝替換為火藥發威。 2012年相伴 7吋膠片, 致敬一生投注興趣在火箭研發 與密教信念的 J a c k P a r s o n s。 網路上 關於此人 衍生不少綜合他貴氣品質 航太背景 身邊嫵媚女人為伴的異次元情色綺想畫。 他看似和科技知識矛盾的異教迷信 相伴熱衷儀式性雜交; 以戀金術想像 催生他意謂中的'新世代'。 這位無神論調 航太領域的自學, 38歲時, 死在自己的實驗室。
A l t- JAn Awesome Wave Beach HouseBloom ChromaticsKill For Love Grizzly BearShields The Twilight SadNo One Can Ever Know SpiritualizedSweet Heart Sweet Light MemoryhouseThe Slideshow Effect The Magnetic NorthOrkney: Symphony Of The Magnetic North The MaccabeesGiven To the Wild Weird DreamsChoreography Tame ImpalaLonerism Ty SegallTwins/ Slaughterhouse/ Hair
h o n o u r a b l e_m e n t i o n:
Breathless Green To Blue
Darren Hayman and The Long Parliament The Violence
Bowerbirds The Clearing
Poor Moon Poor Moon
Merchandise Children Of Desire
The Megaphonic Thrift The Megaphonic Thrift
Toy Toy
Six Organs Of Admittance Ascent
Violens True
Gravenhurst The Ghost In Daylight
在 上個世紀, 九O年代的時候, 當 etheral music 這股風潮蔓延, 曾出現過 h e a v e n l y v o i c e s 選輯作品, 一連推出好幾輯, 是背後推廣的公司 hyperium, 有心將這勢力發揚, 而出現在選輯當中, 這些各處收歌來的樂團 多少可視為 已盡收在這幾張’不食人間煙火’的選輯裡。 他們都有個特色: 都是女聲團 或專收女音特色的歌。
約莫在本世紀初, 我曾一度以為: 軍歌, 是最美麗的音樂。 他的構成雄壯 意旨空洞 成為霧散不去的渺茫。 這想法和我當時, ‘又’一頭鑽進去聽古典音樂的時空, 並無背馳。 我從二十世紀的舒伯特- Hanns Eisler 聽去東德國歌 和 左派作曲; 這當中 倒是沒想到把 Death in June 拿出來, 把他的虛無溫習
下面寫一位朋友 他談到他和男人的’兩種’對話:
/m a n’s t a l k/: 是我們聊到星座的時候吧.. 他對我說個笑話。 他和一位同性逛在夜市 他們聊到星座。 那個男的篤定的說: 我知道你什麼星座 你是處女。 我朋友回答: 我不是處女。 那男的笑說: 這我知道.. 朋友給這番對話的看法是: 這就是男人說話的風趣。 但是讓他難忘的 在下面:
after strange: 16號這一天的 google doodle很無聊 是動畫 點問主題是啥也不說明。 可憐的世界 已被動畫的時髦感洗腦 想好好品味一張圖都顯得極奢侈。 而這幾天 音樂時事 說 H M V 要關門了。 在這破產進入法拍程序的當下 還沒人願意接手。 這則時事在 N M E 的報導, 讀者回應有三則, 三則恰好是全然不同見解。 意見 1: 這是沒有人要碰的難題 與其在乎誰來幫忙解決 想辦法和網路結合 才是正途吧。 意見 2: 希望再也不要看到 HMV這三個字, 以我住的地方來說 因為無趣的它 讓這裡的三家獨立運作的唱片行歇業。 意見 3: 問題不在時下沒人要買音樂的實體, 而是過去市場的作大 今天相對縮小 不適合這種大規模的運作罷了。
OK.. 所以 1: 我們遲早得習慣拿檔案聽音樂, 2: 我們該找回過去獨立音樂運作的精神, 3: 人們要學會 音樂不是為了讓人成名或賺多少錢, 而是: 你究竟為什麼作音樂。 地球上70億人口, 其實關心音樂的樂迷, 一天也沒少過。 如: 在 Sub Pop 的介面, 樂迷如是說: 就是這般大氣, 提供全音樂檔以饗樂迷, 讓 Sub Pop成為一家有眼光的公司。 Sub Pop在這方面的運作, 的確特別匠心獨運, 海鳥 2012年才剛出版的 動 物 之 樂, 已經提供世人完整收聽, 而且還不只是針對這支團此般, 影音都還額外在用心。所以 時下的音樂家 發表音樂究竟圖的是什麼?
strange strange: 總有一天, 唱片會如 C H A N E L 專櫃裡的時裝, 他們都是貨真價實的工藝, 時價是值超所物。 他們美麗的展示在櫥窗內, 並不是國外的款式, 這兒都有; 而且隨著季節, 隨時更迭一批。 人站櫥窗外, 欣賞卻不必稱羨, 因為它要服務的對象特定, 那是很奇怪的。
2012年, 樂評圈對於澳洲團Tame Impala的盛讚, 不曉得是否來自 2010年, 對於落後 Rolling
Stone雜誌(!!)的後知後覺;而覺得 '12年的L o n e r i s m 不錯呀, 補強在各大傳媒的年終選。拿榜單聽音樂的我, 比後知後覺是無知無覺, 除了上wiki 查閱 impala屬名怎麼寫, 也看去 Tame Impala 這個團怎麼寫。我曾有三分鐘的時間, 看不清楚文章的結構, 而懷疑怎麼一直看到Kevin Parker的名字, 而且還是掛’製作人’的名字。什麼時候這個世界, 玩音樂的樂團排在製作人後面了?然後我又花超過3分鐘的時間理解, 什麼! Kevin Parker就是 Tame Impala, 他自己玩團, 一個人作聽是搖滾音樂的音樂兼製作人還有臨組.. 我關上電腦, 超過三天不閤眼, 我不知道我在聽什麼搖滾音樂..
Mail:
jerojetw
@gmail.com
──The photos of not in the public domain pics are not for commercial use, and the copyrights are respectively belonged to individual own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