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 ʃound like a dream to me . .
the best music video from an album of 2011 albums of the year.
( from top left: )
Bon Iver - Bon Iver
Destroyer ( Daniel Bejar) - Kaputt
Bombay Bicycle Club - A Different Kind of Fix
Friendly Fires - Pala
We Were Promised Jetpacks - In the Pit of the Stomach
Real Estate - Days
Craft Spells - Idle Labor
James Black - James Black
Tim Hecker - Ravedeath, 1972
King Creosote ( Kenny Anderson) & Jon Hopkins - Diamond Mine
Cass McCombs - Wit's End, Humor Risk
ƒorewords: Talk music back to 2 O O 8
(i) all because of YouTube
已經從很早開始習慣 透過網路認識樂團 但是從什麼時候開始 當一支樂團 還沒有 wiki網頁 會被 NME的樂評主筆嘲謔.. 從什麼時候開始 我們認識樂團的管道 從 blog、myspace 轉移注意力到 YouTube 和 和YouTube甚或Vimeo 有關的,永無止盡的連結.. 從什麼時候開始 買音樂從 Amazon 轉戰到 iTune.. 從什麼時候開始 這些八九不離商業行為的管道 成了愛樂儲藏資源 最大的資料庫..
一切因為網路;我們對於這個世界 時興的好奇 與分享的積極 你我成了推波助瀾最大的輔手;這個世界包括了:音樂的世界。雖然 copyrights在這 站在尷尬的位置─ 但什麼時候開始, YouTube 接納愛樂上載/"下載"無數的 官方的 自創的 過去的 最新的"完整""高質"視聽檔案─ 而版權主為了宣傳一戰, 樂迷為了貢獻一己之私, 相輔這裡一起成了視聽最佳管道.. 那要等 20O8年後 隨網路連線品質 潛移裡進行的變化。
意謂,從 20O8, 愛樂欣賞的風氣 行將與時俱變。今天, Facebook 或 Twitter線上 你直接可和音樂家對話, 我們欣賞愛樂 距離感的神祕之紗 漸行揭露;有志栽進音樂創作的藝人 比任何時間都多- 發表管道已盛。 「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 .. 」 狄更斯 在 雙城記 開頭的引言 這話放在時代的任何時間點都將適用 而人們是回不去的
(ii) two Big new names of 2OO8 ( in alternative)
說回 20O8, 當年兩個新的大名 一是 Fleet Foxes, 二是 MGMT。 這兩名字代表美國新血 染指對岸英國修正本土美國 都已行之日久 不修邊幅的搖滾音樂嘈雜景象: 兩者都來自美國。 前是西北 靠近加拿大的 西雅圖, 後是東北 西鄰紐約的 康乃狄克州。 說 Fleet Foxes 獨特的 baroque pop風 憶遠可說到 六O年代的 The Beach Boys; 而 folk rock風格 則給喧囂當下 宣示一渠清流。 MGMT 是樂壇上 一向不缺席 卻不見得容易打進搖滾圈的 電子動感樂風, 發行時間剛好跨過 20O7- O8。他們的成名都透過主流發行體系。前者稱霸美國傳媒 Pitchfork,後者跨海貼近英國 NME要糖 他們分別成就這兩地傳媒榜的 年度冠軍專輯
其後 兩者各自代表的"新"風格 續有發酵.. 20O9 英國出產自家的電子新秀 The xx, 多年未曾加持電子樂風的 英國水星音樂獎 加冕給他們; 美國看到老將 Animal Collective帶迷幻的頭殼 玩電子鍵盤發威, 20O9 是個電子新銳熱鬧探頭打天下的一個年份, 'O9這年 就算 NME的年度冠軍, 舞 art rock旗幟的 The Horrors, 也要借重合成音效來摩登。 相較下, folk rock這涓涓細流也有脈動。美國找到 Grizzly Bear, 英國捧紅 Mumford and Sons。
趁 清新 復興當下, 意外地, 清純此時有了張新臉: 不是民謠不是電子也不是巴洛克搖滾風, The Pains of Being Pure at Heart 從紐約帶來名為痛心疾首的吉它, 要挑釁 英倫搖滾勢力前 上個世紀 天真 似乎視世故完全於無物的 noise/ indie pop..
其實 20O8還有一個 從今天看來 更不能不提的名字: Bon Iver。 Justin Vernon 化名的 Bon Iver沒有 MGMT發行時間的尷尬 卻有成名地與遲緩性的隱晦。 "隱晦"這兩個字 卻一直是跟著 Justin Vernon的。 反讓世界不得不接受這兩字欲宣示的品味。 Bon Iver迥異於搖滾常態的遁世風情 走紅到美國葛萊美獎 能理解的解釋:是網路。網路的推波助瀾,讓這帖味道,一直處於發酵的亢奮,洄瀾嚐久了 讓人沒他已不行。終於 他紅了 音樂世界變了..
201O年 又是一支美國團: 來自南大西洋區 北端馬里蘭州 巴爾的摩 港口城 和 Animal Collective同鄉的 Beach House 譜陳紅塵裡形單的 Teen Dream 竟擠身 NME 201O年終排行前三名! Pitchfork 名列第五; dream pop夢幻流行創史來 即便蘇格蘭名牌 Cocteau Twins, 在過去更重商 與主力傳媒控制更強之下 畢竟未能有此般極讚的加冕。牛津團 Foals人小志氣高 靠修正邊幅的 新英倫搖滾之聲, 續棒"搖滾"這隻不死鳥的神采.. 嚮導 Spanish Sahara 一路揮軍 NME, 祭出 年度單曲冠軍 寶座給他
(iii) P. S.
然後 是這一串 活動還不曾止的名字: 有葛萊美獎加持, Arcade Fire 是加拿大出口的另類搖滾明星,新作能叫人讓路..有水星音樂獎加持:新英倫搖滾 Klaxons挾 未來主義的翅膀才讓新作著陸..
有水星音樂獎加持: Elbow 的大塊頭, 在老成 卻還能靦腆的 後英倫搖滾酒氣裡, 要繼續擺臀.. 也有水星音樂獎加持 錢已賺到撐 英國的 新後龐克之聲 Arctic Monkeys, 主唱 Alex Turner 左顧自己要單飛 右盼樂團尚合體 索性趁時雙管齊下 繼續潑賴繼續撈..
這時 解團的 英倫搖滾 元老 Oasis的 Noel Gallagher, 不向 早解團的英倫搖滾元老 Blur的倫敦佬 Damon Albarn 怪傑看齊, 先是幽幽呼喚 史密斯 這遠走的一代 清新 卻永懷脆弱的搖滾國歌: There is a light that never goes out, 然後要專心推出自己生平 第一張 studio專輯 用自己名字..
這樣, 來到 2011。
❦ . . . . . . . . . . . ❦
❦
──── 好 壞 88 MMXI ────
but.. Never been in this before ever
──── 好 壞 88 MMXI ────
but.. Never been in this before ever
聽音樂步入三十載 卻從未有這樣的經驗.. 什麼經驗? 聽一張專輯的愛 可以和世界同步.. 它可以也是 傳媒評選的年度專輯! 甚或 奢望是冠軍!!
這一切 都因為 Bon Iver。 雖然有人會自動過濾他; 我也不清楚, 如果不是他的 For Emma, Forever Ago 適時在 20O7- O8, 陪我走這段痛苦不堪的年.. 如果我是在天堂, 幸福, 快樂的, 我是否將深濡 Bon Iver的語彙? 不管如何, 也奇怪理由為何, Bon Iver是出名了。 走出 威斯康辛 與世隔絕的屋, 現在全世界 都有人不知在何時的夜 棄械流淚, 而意願將眼淚鑲上無名的戒, 嚷 Justin Vernon "和我結婚吧"。
他在成名後, 一連串的"又"化名/頻繁和歌手合作 之後, 2011年 出版的"同名"專輯, 專輯名稱怪.. 也許這正是他要交代 好年冬 本色的代表作。 歌名怪.. 全是地名; 這些地方只對 Justin, 或去過的人, 才具銘心意義。 設計怪.. 山水風景迷濛的美, 柔美超過男人預期; 書寫的歌名, 他寫箋給你, 也可能只有他自己能讀..
總之, 在 2011夏至前聽說 Bon Iver "終於"要有第二張專輯, 其實並沒太多奢望- 他從默默無名又已經太有名; For Emma, Forever Ago已經心太痛; 他起而和太多藝人合作, 除了合音的鐵嗓當墊背 他"內涵"的下一步有甚麼?
然 金牛座 剛邁而立的他, 似乎不是表面上 看似這麼簡單。 隱藏在他"隱晦的"音樂語言之紗 之後, 同名專輯 他說是 Emma的冬天後, 百色的春天要競妍; 而我從整個夏天, 到秋天要結束了, 日子和 Bon Iver專輯的歌分不清, 這糾結, 有這麼一段時間 只需要聽他; 甚至告訴自己: 2011 就算 當成只有他.. 聽音樂能將音符符合日子的腳步是最叫人雀躍與難捨 而這夠了..
深曉時間一到年終 這次有準備的 Bon Iver勢將非池中, 不管是因為 網際網路聲勢 還是這才是知音要的 非商業荼毒的 靡靡雅音; 自己只知道 和他的歌 糾結不清的後果: 想要客觀是為難自己。 看美國傳媒 Pitchfork老大不客氣, 拿 Bon Iver手心捧 大聲炫耀: 這位美國金童的 同名專輯年度冠軍。 這好像聲明: 你偶爾(才)可以見到美國老粗流露男人感性的脆弱。 然後 美國葛萊美獎 考慮黃袍往他身上掛.. 這時 聽到 Justin的態度: 「這不重要 這獎只像排隊分贓.. 」
好個金牛座 Bon Iver! 和我結婚吧
加拿大的 驅逐艦 Destroyer也是 個人的化名。 Daniel Bejar來自 加拿大溫哥華 出道熬出頭 快要 20年頭 沒有誰可以責怪.. 他本身和一班多才多藝的創作人一般 更在乎如何把五花八門的志願玩進音樂 而無暇去討好愛樂的耳.. 這從 2011年的 完蛋 Kaputt專輯 流暢爵士般的優美 Daniel卻不經意流瀉老成的唱聲 這打亂了優美的遊走; "弔詭"這一層 其實是要欣賞 Destroyer這麼多年作品 一項需要的心裡建設。 從主題曲 Kaputt 我並無法想像 音樂畫面可以拍出這樣的深意; 連帶 對他的幻想 豐富了層次。 Kaputt音樂錄影帶 是從年度專輯選出 最棒的一支作品。 而這張專輯 高踞 Pitchfork年度評薦第 2名, 好像 Destroyer繼 被葛萊美獎肯定的 Arcade Fire後 是加拿大下一支最好的出口
美國傳媒 Pitchfork在這 對2011 卻提供一份相當有趣的排名: 狀元本土的 Bon Iver, 榜眼 Destroyer加拿大, 探花還輪不到英國 硬是法國的 M83 ( Anthony Gonzalez), 英國的 PJ Harvey掙到第四。 不管根據哪一點 電子奇想的 M83, 要超越 拿政治與史事來秤重, NME年度冠軍, 英國水星音樂獎"又"加持的 PJ Harvey, 但這正是讓 Pitchfork榜單 顯得包容 與玩味處。 而這四個名字 通通是 個人藝名。
M83 有不得了的音樂錄影帶相協的 Midnight City 是 Pitchfork年度冠軍單曲, 算是擠下 Bon Iver 獲 葛萊美獎提名的單曲 Holocene全新世。 而 Bon Iver這首歌, 冰島拍的 音樂錄影帶的首播, 和這地質學術語一樣有意思, 竟是在 國家地理頻道!
2011 有兩支相當好聽的歌; 喔 或說 吸收音樂習慣的改變 每一支團體/藝人 其實都盡了力 至少要挑出一支歌 好聽到放 You Tubeu上 能有效率的抓住遊走不定 來去自如的人點。 但是, Foster the People的 Pumped Up Kicks 和 Bombay Bicycle Club的 Lights Out, Words Gone 這種歌 都像是曾被謬司的手輕觸過額頭 唱出的好樣, 快活 或旋律性的.. 拿餐廳當團名的 孟買單車俱樂部 專輯 A Different Kind of Fix 簡而言之: 好聽。 好在他們在 12首歌曲的專輯裡 每首都有一些曲風的變化 專輯前半產出不少優美調子已屬萬幸 專輯後半卻能用民謠彈唱開場 謝天謝地。 差在他們沒能拍出跟得上音樂的錄影帶 放到 YouTube上
每一首歌都有些意思的變化; 就算不是為了讓樂團/藝人難過 但有時就這股"勁"從開頭延伸到謝尾 我們有時不禁但願: 老天! 只要聽歌 不要是整張專輯! -下載單隻歌的市場生態 就這麼改變了創作習慣。 若你要問: Friendly Fires 和 Foals 有什麼不一樣? Pala 和 Friendly Fires這張又有甚麼不同?? 這問題有趣在: 為什麼這問題不會出現在 The Smith身上。 友軍交火 算延續著 Foals在去年立下的威風 但終是少些 Yannis 的異色 ..也許因為 他來自希臘; 但 Pala專輯設計得漂亮 是功勞; Blue Cassette為找到一捲卡匣 停不下的高呼; 20O9 NME讀者票選的最愛 White Lies, Harry 在 Bigger than Us的高歌, 還可以被人說形似堆砌"高潮"的浸淫; 但 White Lies似乎總找不到好人 好好包裝弱到不行的封面。
一張封面設計強 也有梗的 Kasabian, 整理門面的是新銳設計師 Aitor Throup,也拍出 Switchblade Smiles,專輯名 Velociraptor!是 伶盜龍, 一種在 侏儸紀公園 被放大描寫的古生物; 這個字拉丁文的原意 是"敏捷的盜賊"。 喜不喜歡其次, Kasabian 和 比利時人 Wouter De Backer 化名的 Gotye, 是 '11年兩張, 交出 曲風多風貌的力作。 新名字 Chapel Club不得不提, Palace專輯就是一張出道以來 開闢音樂壃土 單曲的全收入 要不好聽 那白混了.. 但 偶爾會交熾一些好聽到出神旋律的 Chapel Club, 如 The Shore, 對著你開腔的 Lewis 會是你的貼心藥帖嗎?
如果這些搖滾的思量 都是世儈的傑作 都是算計的衣著.. 來吧 蘇格蘭勢力又一支: 我們是有前途的火箭人 We Were Promised Jetpacks 從第一聲滲血 快要從自己身體掏出心 不知給誰 卻交到你溫熱的手裡, 甚至, 專輯都快結束了 熱血還找不到歇的始點。 這一批 蘇格蘭新勢力, 是從 20OO年後半 由 受驚兔 Frightened Rabbit 和 曙光悲 The Twilight Sad 開始深受青睞, ..火箭人 便從 受驚兔 的 myspace的好友名單裡 給發掘出來。 Glasvegas 是這幾支蘇格蘭勁旅裡出品最慢 也最有名。在他們不可一世的20O8年,到 Euphoric Heartbreak, 你會再他們的音樂裡 在穿居家褲入境的封面 找到過去那爹地 蒼茫的歸家嗎?
好奇的是: NME 給 Arctic Monkeys的 Suck It and See 和 他們 平平都是 9分 WHY? Suck It and See年終是第6名 而且封面還是年度最爛; 而 極樂的心痛 卻名落 50外! 那 Pitchfork公見多了.. 一起把這兩個名字剔除在外。
說搖滾 太喧囂 說民謠 太箇舊 說電子太人工 說節奏太不安- 那 吉它團 純純的音響 可能讓人稍安。 2011年 舒服的吉它開場 在 BBC Radio 1現場 翻唱 Felt '84年的作品: Sunlight Bathed The Golden Glow, 房地產 Real Estate 來自紐約州下方 紐澤西州, 首張專輯 Days由當今英倫獨立音樂大廠 Domino Recording 打響清純首部曲。 問你..在 21世紀第 2個十年頭當下, 聽 indie pop, 和上個世紀 90年代, 聽 indie pop, 有什麼不一樣? 這說的是: 英倫 Creation Records在 曼徹斯特的Oasis,都柏林的My Bloody Valen-tine之前,和 Sarah Records成立之後 那一班 noise/ indie pop
我們聽的音樂 可能比過去好嗎? 「不知道.. 」如果是個'無所謂'的回答, 仍可肯定回答: 做的音效只會更膨風。 -用數位聽音樂的遺毒.. 但多少音樂 我們是隨身聽的, 在路上.. 在等待.. 居家牆頭或床頭的視聽陳設 當一個人把自己和音量關裡頭 這道牆終是寂寥。 音效層面 讓吉它叮叮噹噹 躁響咿咿嗡嗡 的這類 indie pop 從頭聽完 腦袋更分不清東西南北。20O8有 The Pains of Being Pure at Heart還算異數 覓得知音以後 這懷念往過去跑的吉它快意 好像雨後春筍冒出頭: 美國紐約 Captured Tracks Records有計畫的泡製這一款款有趣的響叮噹: 去年 Wild Nothing ( Jack Tatum), Beach Fossils, 今年 Craft Spells ( Justin Vallesteros) 吉它彈彈牙牙 音效之幻進一步堪沾 dream pop裙擺。還得提到 Youth Lagoon ( Trevor Powers)和 不得不一書的 WU LYF
年輕潟湖 音效更為精緻 Trevor要做出情境的吉它世界並無問題 問題是他過份單薄的唱聲 像在對遙遠招手的娃娃- 冬眠的男娃娃。 世界聯合路西法青年會 World Unite Lucifer Youth Foundation有"隱晦"的特質 和絃音響聽像 dream pop, 主唱的怨忿卻是 punk。 算是: 沒見過這種樂團 這麼玩音樂; 或說: 這團是找錯主唱,或其實 發音含糊的 WU LYF, 是帶大量情緒的男孩 以 Cocteau Twins之名 借吉它化血肉 於喧擾人世裡發作欲哭無淚的顛癇, 而我只想讓 WU LYF這幾個大字 刺在自己屌上..
..然 這年頭聽 indi pop 過去大辣辣 童音童語的天真開唱 現在多都帶些難隱的"心結"。-為訴諸影像 YouTube充斥起太多這類 與世故相左的障礙語言;而世故的人 且試搖溫存青春之鈴 終將也因為年紀這門檻現實難跨而被屏斥在外。 把 符咒之術 從 From the Morning Heat一新的鼓 一路好聽下來的 After the Moment拍出味道, 是也拍出 年輕潟湖 男人徬徨心有事的 Montana, 兩支都是 Tyler T Williams的傑作。After the Moment把 Craft Spells的神韻 全凝結到失焦的神髓 拍得太好 只能稀噓 把文章上方那紙圖型方塊裡 預留給 WU LYF的位置 讓給 符咒之術。如果, 有心的 ..路西法.. 真能回饋自己 或樂壇什麼 那他們 還會回來佔位的
2011年 將 電子音樂調到流行頻道的英國推薦熱門 是高踞 NME年度排名第 2的 Metronomy。 然 James Blake 這名字 被認為是 電子音樂最有看頭的下一棒。去年光憑 EPs的出片 他已上榜 Pitchfork年終排行第 8名。 樂壇玩電子音樂的專才 多如過江鯽; 但要拿電子摸索男聲"唱"的新意 太刻板 太酷 太冷 太怪 太動感 都有人出產; 要達至想像力的抒情新意 並不容易。 樂壇每隔一段時間 就會固定發作 所謂: 電子"新"希望的呼聲.. 想想男人如何在無形式可遵循的空間捉摸情緒表達的具體, 想像過去女傑 Laurie Anderson一路做出的功課, 有知識份子 Lloyd Cole可人的外型 父親也是音樂人的 James Blake, 大家都端瞧他怎麼包裝"男樣白人版"的電子學問: post-dubstep,soul,electro experimental..而他"也"找上 Bon Iver!合作"聲音" 這又來了一個"化名"大作戰: 秋小溪男孩合音團 Fall Creek Boys Choir 只為他倆催生..
玩電子音樂的專才 Tim Hecker 是繁星點點裡的一個名字 他在 '11年能脫颖受到注意 這位 加拿大 音樂家 算拿到安慰獎。 Ravedeath,1972 是所謂架構在 "嚴肅的"藝術哲思上 要把鋼琴從屋頂往下推 除非你不捨 不然這歷史鏡頭 就是這張專輯封面 與 YouTube上的 MV; 當然 原物料上漲的這個不景氣的年代 已經沒有人有閒功夫 這麼搞藝術。 同時出版的 EP: Dropped Pianos 鋪陳鋼琴的骨幹, 和專輯躁響的氛圍, 有不同的靜態美。 蘇格蘭人 King Creosote是 '11年民謠風的代表之一, 但 Diamond Mine 是找電子音樂專才 Jon Hopkins合作出來的。 其實兩個人 各自有音樂的事業在忙 有空才做的收歌 份量與時間 只當是 Domino拿來發行的小品; 但還是有歌不錯 用心搭配 '11年 最心曠神怡的動畫 這溫溫的音樂影片 締造造福愛樂的好話。 水星音樂獎對 鑽石礦 提名, 是意外的錦上添花, 光提名已讓 King Creosote 不得不 對這張玩票 抱持不一樣的心態。
全世界都在瘋電氣音.. 瑞典電子音樂專才 The Field ( Axel Willner), 布魯克林的 Oneohtrix Point Never ( Daniel Lopatin), 法國雙人組 Justice 這類實驗式電音演奏音樂 分別在 2011各有代表作。 Jus†ice的 Audio, Video, Disco語意是向 拉丁文的 I hear, I see, I learn 致意 這是一首極易聽的作品。 音樂的語言 可能帶有更深層的語意: 來自 水天共一色 美國明尼蘇達州的 John Maus 修政治學博士學位 對藝術有心 對當代作曲有意 Ariel Pink ( Ariel Rosenberg)引發他對流行音樂的興趣 玩出實驗風情的,名稱學究的,電子專輯: 取名「我們必須成為自己無情的審查員」We Must Become the Pitiless Censors of Ourselves。 心儀八O年代音樂萬千氣象 稍縱 且無聲息就憑空消失於繽紛裡的拔萃 John電音的音感 惱人的 恰會跑回那個鍍金不再來的懷鄉
不需要電子這麼超過: 環境音樂作曲雙人組 眼皮之星 Stars Of The Lid 紐約人 Adam, 與 21世紀美國鋼琴音樂作曲家 Dustin O'Halloran 創作出 A Winged Victory For The Sullen組合 名字發想自"看"法國羅浮宮大門的 無頭展翅勝利女神, 電音助眠 鋼琴出谷 得"茫"一字。 去年 在 後搖滾 市場氛圍 推出 新古典 作曲專輯的 冰島作曲家 Daníel Bjarnason, '11年與 電子音樂專才 Ben Frost攜手, 要上太空, 漫遊 1972年蘇聯時代導演 Andrei Tarkovsky搬上大螢幕的世外星球 Solaris。 2002年 史蒂芬史匹柏 重拍, 喬治庫隆尼 主演的這部典型片 為其搭配漫遊樂章的 Cliff Martinez, '11年也交出 Drive 配樂作。 年終選單'萬象'的美國雙月刊 SPIN, 特地將這張配樂 選入48名。
民謠風/唱作人的彈唱: 賓州 拿菸環當光圈 聽老搖滾的 Kurt Vile是 NME年終榜 名次領先的美國藝人。 前年 溫煦彈唱春光的 Noah And The Whale, '11年又跑回唱跳的搖滾舊路; Fleet Foxes的發片 和 Bon Iver一樣是 '11年 "好評第二發"的發片大事記。 但 NME排行 刻意忘了 合音不再婉囀的狐狸; 如 Pitchfork刻意忘了春後搖擺的鯨魚。 人生四十有五 馬里蘭州的 Bill Callahan 和 威斯康辛州的 Bon Iver, 都有一顆"美國心", 但 Bill終究沒讓情傷外露 男人傷心事 只往肚裡吞 他有和 Richard Hawley一般 一副陽剛帶溫柔的音嗓。 生日和 Bon Iver差三天 年長他 4歲, 北卡羅萊納州的 Eric Church 中意的是:南方鄉村搖滾硬漢的心; 到達南境 佛羅里達州的 Radical Face (Ben Cooper) 憑他的美國心, 一意要交出'族譜' The Family Tree, '11年始有首部曲。
Chad VanGaalen 和大鬍子 Dan Mangan來自西加拿大, Chad來自 Bon Iver唱的地方 Calgary, 有第四張; 後也有第三張專輯。會被和 Bon Iver拿來比較 卻一樣是金牛座 生日早 2天小他2歲 溫哥華的 Dan, 聲音沒 Justin憔悴,臉上有更交善的笑容。 到東加拿大 和蒙特利的 Timber Timber ( Taylor Kirk)一塊伐木去 大聲叫道: Timber! Timber! 他一定很高興; 已三張專輯了 他就是會被詬病 所謂的: 還沒自己的 wiki網頁.. 到達加國極東 冬天更長的組團: Hey Rosetta! 也有了第三張專輯: 種子 Seeds。
主流發行的 Ben Howard 和 獨立廠牌的 Benjamin Francis Leftwich 都是首作 都是英格蘭人 一南一北 年紀差一歲: Ben 1988, Benjamin 1989, 後者的專輯名特別優美: 雪風暴前的最後一縷煙.. Last Smoke Before the Snowstorm, 如果不是為了選入'11年 一位具代表性的 惦惦默默耕耘的唱作人, 年紀輕輕的 Benjamin其實會出現在 文章上方那紙圖型方塊 長他 12歲 unobtrusively brilliant的 Cass McCombs 占據的位置。
這位美國心的人才: 雖然不再"州名"高懸, 唱作人 Sufjan Stevens在 '10年的發片 是繼五年前Illinois之後 教人要興奮的"正式"出品;只因 Illinois乘飛碟觀光的造訪 是恍惚中神來的"第三類接觸".. 同樣久沒正式出片 加拿大人才: 變回本名的唱作人 Owen Pallett 也在'10年發表心中新作。 極地猴子 潑賴主唱 Alex Turner 野心跨足電影配歌 裡頭的 Piledriver Waltz 就由同東家 專擅絃樂的 Owen編排小型室內絃樂。Alex Turner這張嚴格說 五首歌的作品 NME年終排名緊追 Florence +The Machine得32。放眼全球傳媒年終榜單 只得 NME一家如此相投猴子氣味!
Cass McCombs 少許多話題烘托.. 風塵僕僕 來自美國另一端 77年次 加州人的他 待過 4AD也離開過4AD。 還在唱作 還在同年度 一次出版兩張! 好個 Cass, 不負過去 John Peel ( 30 Aug. 1939– 25 Oct. 2004, heart attack) 對他愛護有佳的嘉讚。 南半球的唱作人也北上追夢- 打扮前衛負笈紐約 蓄鬍卻瘦弱 和英國 Antony and the Johnsons的 Antony Hegarty對台的 Scott Matthew, 彈唱出第四張美名作: 情操最愛的孩子 Gallantry's Favorite Son
跳團 The Horrors主唱 Faris Badwan 和 專擅古典音樂的 Rachel Zeffira 雙人組 Cat's Eyes 2o11年遞交一張具古意盎然的 同名專輯交主流發行; 時而嚴肅 時而緬懷的這張雜錦作, 選 The Lull為悼念 Faris好友 電子團 Ou Est le Swimming Pool 22歲的主唱 Charlie Haddon ( -20 Aug. 2010) 於 比利時演唱會後台自殺
更多交織古典情調入唱片的唱作人: 來自波士頓 出首張專輯 大塊頭的 寶玉俱樂部 Gem Club, 和前一年出首張專輯 孱弱的西雅圖 聞香天才 Perfume Genius ( Mike Hadreas), 這類'形似珍饈'的名字 音樂不意外 堪標籤: 夢幻流行; 意外的是: 他們都是發聲心緒'脆弱'的男唱作人, 都是新一代的'美國美音': Gem Club由 Christopher Barnes兼彈鋼琴 和 大提琴手 Kristen Drymala合組; Perfume Genius 用鋼琴的主構 詠敘療傷之音。
這類型之音 過去九O年代坐鎮英國 4AD彈唱的 紅屋畫家 Red House Painters ( Mark Kozelek), 和同期寡歡美國 Projekt合成樂的 靈魂旋轉他方 Soul Whirling Somewhere (Michael Plaster), 都是打翻一廂心水的一代訴情人; 近二十年頭後, 這一代 捨吉它和絃 不虛擬電音, 近古典原音的骨幹, 框飾自己耽美之心之脆弱。 偶爾才見 美國大鬍子金童 Bon Iver擒情傷的脆弱因美麗的意外樂場揚名; 有成功的安全感著陸掛保證, 越見拿這小心願的勇氣 風綽生根搖滾/流行音樂花壇 活下去.. 且拿膽量以美之名放上'影音'於 YouTube上推誠佈公。 -雖 煽動的吵鬧, 勁揚的舞步, 永遠是得搖滾國人心最快哉的出品; 然 琴音綿綿琴鍵錚錚, 音樂邊境出界後的喧囂寂靜, 悠悠一切所欲為何..
來者大有人, 好壞 2o11終別。
i wrote a verse for an America heart, who knew ? ohh.. no
❦
. Le Choix de Jérôme Smith 朱 , 朱 覲 紅 _ O8/ O9/ ɪO/ 2oII/ 2Oɪ2
❦ ❦
9 years ago of Today, Jeson and Jerome met in the Middle of Crowded Passageway.
1 則留言:
The likes of YouTube, Spotify and MySpace before it made music instant and it's made us spoilt for choice. Years ago (pre-Napster), the only way I could hear my favourite band was by buying a CD and listening to it. I could afford maybe 4-5 CDs a month MAX. If I bought a CD but was disappointed, I would still listen to it and force myself to find the good in it. Because it was all I had and something that was part of your life. And then there was radio where you'd hear a band once and then hear nothing until the next time they were played or the next time they played a gig in your hometown. The ex...citement came from that.
In this day and age, you can judge a band within two minutes. 1) Listen to them on YouTube or Spotify 2) Google them and read what tastemakers make of them. 3) If you make it that far and are still interested, you'll look at their Facebook/Twitter pages and see what they're like as people. By that stage, your opinion will be formed. If a band doesn't please you within 30 seconds, chances are you won't come back. You'll move on to the next artist. And the next.
How do artists shine through in a world as judgmental as that? http://www.nme.com/blog/index.php?blog=1&title=better_the_devil_you_do_not_know&more=1&c=1&tb=1&pb=1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