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 裡 不 知 身 是 客 , 一 餉 貪 歡 ___ doesn't know in dreams one is olny a guest, addicting oneself much in happiness.
__ 浪 掏 沙, 李 煜 ( Li Yu, The Latter Lord Li, 937- 978 )
當 電子樂器 發展的進程, 離開始自二十世紀早期, 發展之初, 當代作曲家, 視為摩登音效觀念的範疇; 也擺脫 七O年代, 新興的 電子前衛樂團, 玩奏出的冰冷音感, 或 環境音樂, 探覓的漫遊心跡。 隨著 八O年代, 後叛客音樂 視調整 叛客 偏激路線為必要, 新浪潮 於流行的音樂元素裡, 添加時髦音感, 都借重到開始普及化的電子樂器。 電子樂器的一項功能, 是單借一台機器一己之力, 模擬絃樂團編置 ,創造的音響場域, 充實且修飾起音樂內容, 讓聆聽的音效, 更為優美飽和。
拿電子樂器, 人工的樂聲, 當編曲的搭襯, 音色也有多種表達。 不難想像此琴鍵的彈奏, 也易於模仿 '擬' 手風琴 accordion/ 風琴 organ 樂音, 風琴樂器古樸 悠揚的音色, 容易濡染人聽覺上, 善感的情傷。
聽 The Band of Holy Joy, 1987 年 相伴 More Tales From The City 首張正式專輯, 推出的 EP: Rosemary Smith, 同名曲 借電子樂器音色, 傳達此樂團出道之初, 善於編寫的, 宛若遊樂園助興配樂, 亦像街頭電子花車靡靡旋律, 但音樂內容盡是感傷。 此團被譽為音樂的文人 Bertolt Brecht ( 10 Feb. 1898– 14 Aug. 1956 ), 他們多心向無產階級, 表述的盡是市井小民心聲, 揣摩底層生活的無助與無奈。 借電子樂器斑斕花俏的包裝, 控訴的其實是現實生活裡, 怨嘆冷情的苦水。 在 EP 當中, Hanging Johny 一曲, 稀疏的彈奏, 落寞的演唱, 達到寒愴極致的飽和。
電子音色善於抒發懷想氣氛, 常是一班以電子音樂起家的樂團, 發揮的主題之一。 也許懷想氣氛並不適用於主流, 對於動感生財的眼光, 但穿插在專輯收歌當中, 也有出人意表的好演出。 OMD 1983年 第四張的 Dazzle Ship 專輯, 是繼成名作 Architecture & Morality 之後, 帶實驗色彩的一張作品。 聽 A面收尾曲 International, B面結尾曲 Of All the Things We've Made, 兩曲均由電子音色, 緩緩步入撩人意境, 流露傷感點滴。
Monster Movie 的出身, 是 九O 年代 shoegaze 的'標竿'團體 Slowdive 吉他手 Christian Savill, 樂團解散後, 和 Sean Hewson 的雙人組合。 按照他們的出身, 此團音樂理應回響 瞪鞋 的噪音情調, 但是 Monster Movie 更像小品曲風, 近來更專注歌唱的表現, 四年後, 今年三月的新作 Everybody is a Ghost, 歌唱得更殷勤, 歌曲的襯底, 大尺度換裝為殷殷抒情的電子音色, 讓聽者更易於趨近他們'怪獸的'合成音樂空間。
來自美國東岸 Maryland 的雙人組合 Beach House, 在樂評上一向為自己挣得佳譽。 標準的一男一女雙人組, 2006 年首見專輯發表, 被歸類為 '夢幻流行'dream pop 一類。 但女聲 Victoria Legrand 的音質相當低沉, 低沉到容易讓人一時猝醉, 疏忽她其實是女聲, 起而比擬 Nico (16 Oct. 1938– 18 Jul. 1988, stroke while cycling in Ibiza, Spain)。 Beach House 音樂上, 並不只是容易想見的, 由吉他和弦加工音效, 交代夢幻氛圍。 今年第三張的新作「夢年少」Teen Dream, 如舊有懷想的電子音樂彈奏陪襯, 曲調是更加綺妮, 訂作出一首首精緻的夢幻曲篇。 此逸想的巧思, 甜與膩的滋味, 多見於一些樂團, 專輯收歌之餘的輔助點綴; 在他們今年一月出版的這張專輯, 卻一款款大量地譜陳, 一次餵飽貪声好色的音樂脾胃。 酣酣之餘, 搭配略有滄桑意味的餘韻, 很容易讓愛樂人繼之茶飯不思, 而憶往春夢, 煙雲, 情事與懷傷。
__ 浪 掏 沙, 李 煜 ( Li Yu, The Latter Lord Li, 937- 978 )
當 電子樂器 發展的進程, 離開始自二十世紀早期, 發展之初, 當代作曲家, 視為摩登音效觀念的範疇; 也擺脫 七O年代, 新興的 電子前衛樂團, 玩奏出的冰冷音感, 或 環境音樂, 探覓的漫遊心跡。 隨著 八O年代, 後叛客音樂 視調整 叛客 偏激路線為必要, 新浪潮 於流行的音樂元素裡, 添加時髦音感, 都借重到開始普及化的電子樂器。 電子樂器的一項功能, 是單借一台機器一己之力, 模擬絃樂團編置 ,創造的音響場域, 充實且修飾起音樂內容, 讓聆聽的音效, 更為優美飽和。
拿電子樂器, 人工的樂聲, 當編曲的搭襯, 音色也有多種表達。 不難想像此琴鍵的彈奏, 也易於模仿 '擬' 手風琴 accordion/ 風琴 organ 樂音, 風琴樂器古樸 悠揚的音色, 容易濡染人聽覺上, 善感的情傷。
聽 The Band of Holy Joy, 1987 年 相伴 More Tales From The City 首張正式專輯, 推出的 EP: Rosemary Smith, 同名曲 借電子樂器音色, 傳達此樂團出道之初, 善於編寫的, 宛若遊樂園助興配樂, 亦像街頭電子花車靡靡旋律, 但音樂內容盡是感傷。 此團被譽為音樂的文人 Bertolt Brecht ( 10 Feb. 1898– 14 Aug. 1956 ), 他們多心向無產階級, 表述的盡是市井小民心聲, 揣摩底層生活的無助與無奈。 借電子樂器斑斕花俏的包裝, 控訴的其實是現實生活裡, 怨嘆冷情的苦水。 在 EP 當中, Hanging Johny 一曲, 稀疏的彈奏, 落寞的演唱, 達到寒愴極致的飽和。
電子音色善於抒發懷想氣氛, 常是一班以電子音樂起家的樂團, 發揮的主題之一。 也許懷想氣氛並不適用於主流, 對於動感生財的眼光, 但穿插在專輯收歌當中, 也有出人意表的好演出。 OMD 1983年 第四張的 Dazzle Ship 專輯, 是繼成名作 Architecture & Morality 之後, 帶實驗色彩的一張作品。 聽 A面收尾曲 International, B面結尾曲 Of All the Things We've Made, 兩曲均由電子音色, 緩緩步入撩人意境, 流露傷感點滴。
Monster Movie 的出身, 是 九O 年代 shoegaze 的'標竿'團體 Slowdive 吉他手 Christian Savill, 樂團解散後, 和 Sean Hewson 的雙人組合。 按照他們的出身, 此團音樂理應回響 瞪鞋 的噪音情調, 但是 Monster Movie 更像小品曲風, 近來更專注歌唱的表現, 四年後, 今年三月的新作 Everybody is a Ghost, 歌唱得更殷勤, 歌曲的襯底, 大尺度換裝為殷殷抒情的電子音色, 讓聽者更易於趨近他們'怪獸的'合成音樂空間。
來自美國東岸 Maryland 的雙人組合 Beach House, 在樂評上一向為自己挣得佳譽。 標準的一男一女雙人組, 2006 年首見專輯發表, 被歸類為 '夢幻流行'dream pop 一類。 但女聲 Victoria Legrand 的音質相當低沉, 低沉到容易讓人一時猝醉, 疏忽她其實是女聲, 起而比擬 Nico (16 Oct. 1938– 18 Jul. 1988, stroke while cycling in Ibiza, Spain)。 Beach House 音樂上, 並不只是容易想見的, 由吉他和弦加工音效, 交代夢幻氛圍。 今年第三張的新作「夢年少」Teen Dream, 如舊有懷想的電子音樂彈奏陪襯, 曲調是更加綺妮, 訂作出一首首精緻的夢幻曲篇。 此逸想的巧思, 甜與膩的滋味, 多見於一些樂團, 專輯收歌之餘的輔助點綴; 在他們今年一月出版的這張專輯, 卻一款款大量地譜陳, 一次餵飽貪声好色的音樂脾胃。 酣酣之餘, 搭配略有滄桑意味的餘韻, 很容易讓愛樂人繼之茶飯不思, 而憶往春夢, 煙雲, 情事與懷傷。
> ʃ. ɱ . ί . t . ɦ . . . 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